开幕首日售票处一早排起长队,读者说上海书展越来越像“文化大磁场” “真正喜欢书才来,这儿有志同道合的朋友”
“往年我总是7时多到,人已经很多了,今天抢个早!”昨天上午9时,2017上海书展暨“书香中国”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。3号门售票处一早排起长队,排在最前头的何老太太告诉记者,她83岁了,周围书友一阵惊呼。
说“书友”,是因为在排队等待的时间里,爱书的人们已交上了朋友。63岁的薛师傅从宝山赶来,7时半到现场,“我是退休工人,一直喜欢看书,现在女儿也考上了中文系,一家人一起看。你知道424号吗?”薛师傅自问自答,“福州路424号,上海古籍书店啊!上世纪70年代重新开门后,那儿就是我们一群爱书小青年的‘圣地’。”薛师傅还说,每年书展不能错过,“可以淘一些小众的书。刚才我就遇到两个扬州出版社的编辑,他们出的水印、木刻方面的书,我挺感兴趣。平时,这些出版社的书市面上比较少见。”
青浦区东方中学初二学生阮张奕和薛韵婷结伴逛书展,“6时40分从家里出发,路上花了1个多小时。”为啥不在网上买书,要到书展“轧闹猛”?阮张奕说:“这儿的氛围不一样!有些人去漂亮的书店只是为拍照,真正喜欢书的人才来书展。希望在这儿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,遇上喜欢的作家。”
大人孩子排队朗读传递“心声”
9时刚过,人潮从展览中心各个入口涌入。9岁的杨乐乐年纪虽小,却已来过书展四五次了,拉着爷爷奶奶的手,他直奔江西人民出版社《标点符号历险记》活动现场,这是当天主会场百余项活动里最早开始的。猜成语、画图画、扮演“标点符号”,小读者们玩得投入。出版社工作人员王翱说:“上海书展直面读者,让读者满意,是我们此行最大的目的。”
连续三年亮相书展的“陈伯吹童书屋”以橘黄色为主色调,陈伯吹经典童话《一只想飞的猫》变成入口可爱的背景画,大人孩子在“心声”朗读间外排起队,选择一段自己喜爱的文字读出来,就能得到一张二维码,贴上明信片寄出,收件人一扫二维码,就能听到这段朗读“心声”。“我们希望让阅读变得更有趣、更深入、更丰富。”工作人员说,为了让更多大小读者亲近经典、亲近阅读,今年初就开始书展活动策划。
国际童书嘉年华区,77岁的上海美影厂画师冯健男正在等待自己的新书“中国故事绘”活动开场。“冯爷爷画过《九色鹿》!”这一声介绍让大小读者都围了过来。上世纪80年代初,冯健男就开始中国神话题材的连环画绘本创作,从《取火种》《精卫填海》《神农鞭药》到《屈原驮神龟》。他说:“中国神话故事里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抗争、奋斗,我们的孩子都爱看格林童话、安徒生童话、迪士尼故事,为什么不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染他们?《九色鹿》故事是从敦煌壁画里来的,把它画成书,就能让更多孩子看到。”
说话间,一位中年读者匆匆赶来,从包里掏出一本出版于1977年的 《赶猴子》。“这是我画的第一本连环画!”冯健男有点惊讶。“这是我小时候看过的书。”1969年出生的彭先生说,请假来书展就为见一见儿时的偶像,“刚刚还去看了《中华创世神话绘本连环画》原稿展,集合这么多大师级画家一起画神话故事,各有风格!”
各展区都有不容错过的风景
中心活动区舞台外围满读者,作为今年主宾省辽宁聘请的三位阅读大使之一,六小龄童的出现引起一阵欢呼。
中国出版集团与主宾省展位设计区是书展中央大厅延续多年的“标配”,主宾省布展既有现代元素,又突出当地传统特色,皮影、老虎布偶形象随处可见。阅读大使聘任仪式上,六小龄童透露新动态:集结86版《西游记》四大主角拍摄《一带一路:重走玄奘路》纪录片,并出版同名图书,完成一次真实的西游之行,挖掘精彩故事,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给玄奘西行的途经国家。明年,他还将导演并主演电影《玄奘西游记》。
76岁的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退休教授向隆万在《东京审判》大型油画前驻足,画面上有他的父亲——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濬。今年书展现场设立的“东京审判巨幅油画·出版工程”展示专区,集结200余卷东京审判相关文献与研究著译。为了让读者感受东京审判的庄严氛围,画家李斌直到书展开幕前一天,还在修改油画上的细节。“出版是理性的梳理,绘画是感性的呈现。”向隆万站在油画长卷前感慨,“这几年的上海书展,几乎都有东京审判方面的专著与读者见面,这段过去不为人知的历史通过上海出版人的努力,被越来越多读者了解。”
“年年来书展,今年的文化含量特别高。”80后读者刘晓敏说,“如果说书展过去是图书大卖场,如今越来越像‘文化大磁场’。”她用手机备忘录制作自己的书展行程,《中华创世神话绘本连环画》原稿展、《东京审判》大型油画、日月楼中日月长——丰子恺家庭影像漫画主题展、《中国民族出版事业第一人夏瑞芳》《出版巨擘张元济》连环画原稿展……几乎每个展区都有不容错过的文化风景。
见到上海印刷集团上海字模一厂“铅活字拓印”文创互动展台,刘晓敏一头扎了进去。在工作人员指导下,她自己动手用铅活字排列组成话语,刷上喜欢的颜色的油墨,拓印在明信片上,再装入特制信封并盖上火漆印封装。除了“铅活字拓印”,雕版拓印、丝网印刷等印刷工艺都能在上海印刷集团“尚映书坊”里体验到,宝晋斋、千字文、唐卡、博物馆系列文创产品,件件精美。
与读者面对面,作家们是幸福的
“每到书展,是作家们最忙的时候,但也是最幸福的时候,能与这么多读者面对面交流,看到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多。”作家赵丽宏上午刚参加完自己的诗集《疼痛》朗诵会,下午又赶到静安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参加新版《渔童》分享会。小读者们一个接一个上台朗诵《渔童》片段,坐在小矮凳上的赵丽宏听得认真,“明天还要去崇明分会场活动。”
诗人王寅来到“思南文学之家”,这是上海国际文学周的一场活动,他与译者汪剑钊一起介绍新近出版的 《丘特切夫诗选》。“丘特切夫是俄罗斯哲理诗最重要的代表,善于将人生观和宇宙观寄寓在风景的素描中,从情感的抒发中追问生命的意义,与普希金并称俄罗斯诗歌‘双璧’。”王寅说,本以为丘特切夫的诗相对小众,但上海读者相当“识货”。上海国际文学周总策划孙甘露感慨,从国际文学周衍生出思南读书会、《思南文学选刊》,浓浓书香从一周一地扩展到一年365天、城市各个角落,今年国际文学周还增加建投书局、千彩书坊等好几个分会场。
“书展前一夜,发现朋友圈里很多出版业同仁失眠了。”上海科技出版社编辑李宏瑞笑说,“上海书展到底有什么不一样,会让人付出这么多精力和热情?因为其一直力求向国际书展靠拢,精益求精;因为其文化属性,让主办方和读者都对她心存敬畏;也因为其是所有书展中较少有的大型零售市场,让很多平时无法露脸的好书有了主场。”
上一篇:余姚展会贺喜集成灶一路高歌完美收官
|
下一篇:第二届亚太电池展开幕 聚焦电池产业新工艺